推動垃圾分類的工作之一,就是制定一套清晰明了的垃圾分類標示,降低源頭分類工作的難度和成本。
據(jù)新京報報道,新版《生活垃圾分類標志》標準日前發(fā)布,將于12月1日起正式實施。與2008版標準相比,新標準將生活垃圾類別調(diào)整為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、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類。
可以說,在中國自上而下重視垃圾問題,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的現(xiàn)階段,國家相關部門推動制定、出臺垃圾分類工作的相應標準,及時也重要,值得肯定。
我并非專門從事標準相關工作的專業(yè)人士,但在過去的工作中,有幸參與了一些標準的起草制定工作。另外,作為關注垃圾分類工作的環(huán)保人士,粗淺地談一談對此事的一些拙見。
垃圾分類工作是這兩年的熱門話題。考慮到我國幅員遼闊,氣候不同,各地居民生活習慣、文化、語言也各有不同,生活垃圾品種繁多,垃圾分類工作也不盡相同。
雖然有人用豬能不能吃這個“佩奇分類法”讓人了解到了一定的分類原則,但我相信,仍有很大比例的居民對于垃圾分類這個事情還是“拎不清”。
推動居民開展垃圾分類的工作之一是一套清晰明了的垃圾分類標示,讓公眾能快速辨識并對應常見的垃圾,降低源頭分類工作的難度和成本。這也是這一標準的重要作用之一。
對比舊版標準,本次新版標準在結構上將過去的6大類14小類調(diào)整為4大類11小類。這可能是針對目前全國較為統(tǒng)一的四分法的妥協(xié),也避免了舊標準中“可燃垃圾”和“可堆肥垃圾”中都包含樹葉等這種分類混亂問題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新標準中,將“餐廚垃圾”“濕垃圾”統(tǒng)一為“廚余垃圾”。“濕垃圾”是上海等地生活垃圾分類中的一個大類別。相比這個叫法,“廚余垃圾”這種命名不容易讓大家產(chǎn)生“濕塑料袋是干垃圾”“干果皮是濕垃圾”這種繞口令似的糾結。而且,在實踐中,也更為通俗易懂,易于推廣到全國。
不過,這個命名也會產(chǎn)生一個小問題,即容易讓居民以為“廚房產(chǎn)生的垃圾都是廚余垃圾”這種錯誤的理解。而這個問題,就需要官方、社區(qū),以及環(huán)保人士、媒體等的普及了。而伴隨標準發(fā)布而即將正式上線運行的“全國垃圾分類”小程序,將為居民具體的垃圾分類工作提供指導。
任何標準的制定,都離不開相關領域?qū)<业难芯俊⑻接憗硗苿?,但其實標準也并不是與公眾沒有關系的事情,反而,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。此次《生活垃圾分類標志》的發(fā)布就是針對各地垃圾分類實施情況、公眾反饋意見等的基礎上而發(fā)布的。但也無法避免一些爭議情況,比如廚余垃圾的標識像是一個沙漏,這容易讓人聯(lián)想到廚余垃圾處理機。而后者的普及問題,則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。
也就是說,標準是一個最大公約數(shù)的集合。其不是為了制定而制定,讓“標準”真正能體現(xiàn)“標準”的價值,讓“標準”“標準化”可能是這一工作的基礎和根本。
當然,這次的新“國標”,并非強制性標準。但也為各地垃圾分類工作的立法與推進,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參考。
來源:廣東省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廳